以色列暗杀恐怖组织哈马斯头目遭中共谴责

2023年7月31日,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·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身亡,引发了中共强烈的外交反应。中共外交部对这一事件表示强烈谴责,称这将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。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,中国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为,对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深感忧虑。中国多家网站在哈尼亚去世后将其百科页面变成灰色,以示悼念。这一举动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强烈的争议,有网民质疑为何要悼念被多国认定为恐怖分子的哈尼亚。

这种悼念行为不仅反映了中共对哈马斯的支持,还揭示了中共在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。中共一方面声称打击恐怖主义,另一方面却对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定为恐怖组织的领导人表示悼念,这无疑是对国际反恐努力的嘲弄。

哈马斯是一个被多个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,但在中国,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死却引发了“广泛”的同情和悼念。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共与哈马斯之间的复杂关系。中共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。尽管中共官方强调通过谈判对话解决争端,但实际上,中共在此次冲突中明显倾向于支持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勒斯坦。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,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质绑架事件。以色列对此展开了强烈的军事反击,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。

中共在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非常明显。一方面,中共声称自己是反恐的坚定支持者,并利用反恐名义打压国内的异见人士和少数民族;另一方面,中共却对哈马斯这样的恐怖组织表现出同情和支持。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中共在国际社会的信誉,也使得其反恐行动显得虚伪和无力。

中共的虚伪调停

中共在巴以冲突中的调停角色并不值得称赞。尽管中共试图通过斡旋促成巴勒斯坦各派系的和解,但实际上,这不过是中共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所谓“负责任大国”形象的手段而已。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进程复杂且困难,中共的参与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。哈尼亚的死亡更是暴露了中共在这一过程中无能为力的事实。

中共的外交策略

中共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策略是通过调停和对话促进地区和平。然而,哈尼亚的遇刺使得中共的调停角色变得更加复杂。中共邀请巴勒斯坦十四个派系的代表到北京参加谈判,并签署了“北京宣言”,但哈马斯领导人的死亡为这一努力投下了阴影。

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导向

在哈尼亚遇刺后,中国社交媒体上大量用户表达了对他的哀悼,并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不满。每当有重要政治领导人或公众人物去世,百度百科都会将其相关页面变灰,以表示悼念。中国社交媒体的用户发现,在多个中国网站上,介绍哈尼亚的百科页面变成了灰色,这些网站包括百度、360搜索、搜狗。这种现象并非个例,过去几年中,反对美国的国家和势力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都得到了广泛支持。例如,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都受到了中国网民的支持。

这种舆论导向不仅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反映,更是中共通过操控舆论来服务其外交策略的手段。中共通过控制媒体和互联网,塑造国内民众对国际事务的看法,从而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找到合理化的依据。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真相,也损害了中国民众对国际事务的客观理解。

中共政府于哈马斯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官方态度上,也反映在中共所掌控的国内社交媒体上的舆论。中共在1949年建政后,在巴以冲突中一直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。这种态度在近年来更加明显,特别是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,中共的立场更加倾向于支持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勒斯坦。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发动对以色列的一次突然袭击,造成1200人死亡和250多人被劫持为人质。以色列对此展开了强烈的军事反击,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。

中共政府的官方态度和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导向往往是相互影响的。中共的社交媒体用户在对哈尼亚的死表示哀悼的同时,也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。中共政府在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中,不仅表现出对哈尼亚的同情,还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出了批评。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,中共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为,并对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深感忧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