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可以变迁,唯有人值得守护
2025年08月04日
在谈论国家的时候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统一“、”神圣不可分割”这样的表述。这种话语,似乎天然就带着某种不容质疑的力量。然而,当我们认真审视历史、审视权力的真实本质时,这种“神圣性”往往是一种人为塑造的幻象,而非客观存在的真理。
历史上从未存在过永恒不变的国家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,无论中国还是外国,每个时代的国家疆界、政权形态,都处于持续变动之中。秦汉唐宋明清,每个朝代的领土范围并不相同,有的疆域扩张,有的缩减,有的甚至分裂成几个国家。而世界其他地区,无论是罗马帝国、奥斯曼帝国、还是近代苏联,领土疆界的变动更是家常便饭。这种变动性清楚地说明:“国家”本来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存在,而是一种不断变换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。
那么,为什么“国家”会被强调为神圣呢?原因很简单,“神圣化”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手段,是统治者强化自身合法性的重要工具。为了维持稳定、压制反抗、争取民众认同,统治者必须创造出一种具有压倒性力量的集体意识,而“统一和神圣”的概念恰好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。只要把“国家”塑造成神圣且统一的存在,一切分裂、反抗或异议都变成“叛国”、“背叛”,统治阶级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压制异见声音。
更重要的是,某个“神圣”国家的“统一”,往往并不是民众的选择,而是被强加的结果。历史上,国家的扩张是统治者权力的扩张。大部分的统一都是通过暴力、战争、镇压等方式实现,而人民却被塑造成了统一的受益者。然而,真实的情况往往相反:在专制国家暴力机器的运转之下,受苦最深的永远是普通民众。
从根本上讲,真正应该守护的,从来就不是抽象的“国家”,而是活生生的人。国家仅仅是一种工具,它的价值与正当性,必须取决于它是否能保障人民的自由、尊严和幸福。一旦国家成了压迫人民的工具,它就丧失了存在的正当性,人民不仅有权利,更有义务抛弃甚至推翻这个国家。
在这种意义上,“国家统一”根本不具备天然的神圣性。相反,一个国家如果已经沦为压迫和奴役人民的机器,那么无论它分裂成几个国家,抑或以其他形式重组,都并不可惜。值得关注的从来不是国家是否完整统一,而是新诞生的国家能否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利益,能否避免重蹈旧国家压迫人民的覆辙。
有人或许会说,国家分裂必然导致混乱。然而,历史已经证明,这种看法本身也只是另一种意识形态。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裂成两个国家,并未导致灾难,反而形成了更稳定的社会与更好的治理;苏联解体后,尽管部分地区经历了经济转型的阵痛和社会动荡,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水准和自由度都明显优于苏联时期;韩国没有被北朝鲜“统一”,才有了如今的自由、民主和繁荣;台湾抵挡住了中共的“统一”,才避免了毛时代的灾难,实现了经济腾飞,并有机会建立健全的自由、民主和法治制度,民众享有高度的人权保障;1997年前的香港也正是逃过了中共的“统一”,才有自由和法治的社会环境,像金庸这样的普通人才有机会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。
回到当下中国,真正有价值的并不是空洞的“领土完整”,也不是权力集团建构的“统一”神话,而是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、他们的权利、他们的自由,以及他们的尊严。如果当前国家已经无法提供这些基本条件,甚至反过来侵害这些基本价值,那么就应当正视这样的事实:这个国家失去了存在的道德基础。真正的关怀,必须重新聚焦于人本身,重新思考如何建立能够真正保护人民自由与福祉的政治共同体。
国家可以消失,可以重组,也可以一分为多,唯有人才是根本的主体。无论是一个国家,还是多个国家,只要它或它们真正服务于人民、尊重个体尊严,才有资格赢得我们的守护和尊敬。否则,无论再怎么高喊“神圣统一”,都只不过是一种对权力的虚假膜拜罢了。
国家可以变迁,唯有人民才值得我们始终守护。